杨靖和格格到来之后,那个私营极地科考组织的负责人大卫帕特尔和这艘蓝鲸号的船长安德烈米拉基诺夫立刻就现身港口,和杨靖这个大金主进行了会晤。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像英格拉姆这样的私营极地科考组织有很多。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和华夏不一样,在华夏,南极、北极的科考活动,往往都是国家的力量。但在这些发达国家,绝大部分的科考活动都是私营的,这些私营的科考组织以接受政府部门、各大院校甚至是其他私人组织的委托来盈利,当然,他们在完成别人委托的同时,也可以展开自己的科考任务,把一些成果卖给一些感兴趣的人或者组织。
在上世纪,极地科考还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行业,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但随着人们对于两极的越来越重视,这个行业的竞争是越来越厉害。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崛起了众多私营极地科考组织,这就让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极为残酷的境界。
就好像英格拉姆,是一个立足于北美的私营极地科考组织,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北美各大院校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但可惜的是,这家已经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私营极地科考组织,在越来越多的后辈携带大量资金出现在这个行业之后,它的竞争力就变得越来越薄弱。
为此,当时英格拉姆的合伙人们在十多年前耗资14亿美元,打造了这艘格拉汉姆蓝鲸号,试图依托这艘在当时最为先进的极地科考船来摆脱窘境。
当蓝鲸号下水的时候,确实是在业内引发了一波不小的轰动,英格拉姆也凭借着先进的蓝鲸号得到了不少的订单。但可惜的是,极地科考能否出成果,并不是仅仅依靠着先进的极地科考船,更多的还要看科考人员的能力。
很显然,在这方面,英格拉姆并不比其他那些顶级极地科考组织强,相反,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处在弱势。
就这样,英格拉姆虽然增添了一艘极为先进的蓝鲸号,但实际业务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且还因为蓝鲸号那巨大的维护资金,让英格拉姆愈发的困难。要不是英格拉姆背后的大股东也算是一个有钱人,还能咬牙坚持,说不定这个挺出名的极地科考组织就会彻底散伙了。
去年的冬天,英格拉姆接到了一份来自于美国能源部的委托,委托他们在南极对几种矿产的分部做一个详细的调查。这个任务能源部仅仅给出了358万美元的预算资金,但这个任务却要持续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几乎横跨了南极的整个暖季。
任务并不复杂,但这么长时间的时间跨度,给的钱只有这么一点儿,英格拉姆接下这个单子最多也就是保证能不赔钱。不过即便是这样,英格拉姆也只能捏着鼻子接下这个单子。
没办法,你不接,有的是人在后面排着队接这个单子呢。
幸好在这个任务出发之前,英格拉姆又接到了一份委托,那就是为位于罗斯冰架沿岸的美国极地科考站迈克欧多站运送一批补给物资。
这个额外的任务让这趟南极之行多少有了一些盈利,但天算不如人算,就在蓝鲸号刚刚给迈克欧多站运送完补给,然后准备开始进行矿产资源调查的时候,蓝鲸号很不幸的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
强大的寒流让罗斯冰架的海冰迅速的扩大并增厚,最终竟然硬生生的把蓝鲸号困在了罗斯冰架之中,进退不得。而最严重的的是,蓝鲸号在试图强行破冰离开罗斯海域的时候,右舷船体竟然受损,虽然船体并没有破裂,可要想再之行强行破冰的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不仅如此,被困在罗斯冰架之中的蓝鲸号不得不向外发出了求救信号,一艘来自于德国的南极科考船最终耗费了十二天的救出了蓝鲸号。
虽然被救出,可算上被困的时间,蓝鲸号在罗斯海足足耽搁了二十多天,而且船体受损,需要回港修理。这下子连美国能源部交待的任务都无法了。
没办法,在经过美国能源部的同意之后,英格拉姆只得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另外一艘来自美国的极地科考船。然后蓝鲸号拖着受损的船体以很缓慢的速度回到了波士顿。
这趟南极之行不仅没有完成美国能源部委托的任务,还让蓝鲸号的船体受了伤,当然,人家德国人救你也不是白救的,为了把蓝鲸号救出罗斯冰架,英格拉姆付给了德国人高达145万美元的报酬;至于没有完成能源部的委托,英格拉姆还需要支付给能源部高达八十万美元的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