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节 疯狂的铁路(2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720 字 18天前

所以唐廷枢还得找有钱的国人,伍家、潘家这种政商是不会参与的,他们鼻子灵敏,知道这次有政治力量在后面博弈,他们是不会牵扯进来的。而有钱的国人,又跟政府比较疏远的,无非是他们这些买办了。

唐廷枢秘密拜会了几十个香山买办团体,有在香港做买办的,在广州做买办的,甚至有在日本做买办的,凡是有交情的都上门游说,这些人也是比较开通的人,大都对铁路效益比较看好。

但这些买办商人的实力还是不够,这些人可不会像他唐廷枢一样,把一切都压上去,因此最多能融资两三千万两。

唐廷枢还得找更多的钱,他翻开铁路公司的账册,从一个个大客户里找投资人,掠过那些洋行、政商,剩下的大客户一家家拜访,东莞的永泰棉纱厂,还是有交情的老关系了,经营棉花的时候,没少打交道,游说他们投资铁路公司,告诉他们自己将来肯定会想办法给永泰棉纱优惠价。

东莞新兴的几家棉纱、棉布厂一家家拜访,许诺优惠价格游说他们投资。

顺德等地的缫丝厂都是走水路,就没办法去游说了。

可是大明的铁路可不仅仅只有广九铁路一条,广江铁路、东清铁路都是盈利的铁路,广江铁路主要是各个商号,也去一一拜访,但有实力的不多,因为江西的货物主要是茶叶、陶瓷和铜矿,茶叶主要是伍家在做,做陶瓷的商行数量众多,但实力有限,而铜矿则是兵工厂开发的,显然不可能投资。

可是东清铁路的客户里,有一群实力强劲的人物,晋商。

俄国人依靠恰克图张家口铁路,从晋商手里抢走了茶叶生意的主导权,晋商就开始利用东清铁路,从大连将茶叶运往满洲里进入俄国境内制衡俄商,目前双方商战打的激烈,正处于焦灼状态。

现在晋商资本,尤其是茶叶资本,大批南下大明,在福州建茶厂,制造砖茶,然后直接走海路到大连,避开了清政府一系列关卡,将自己的老根据地汉口拱手让给了俄商,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

其中最大的两家是大德玉和大盛魁,这两家都是康乾时期就开始经营的老号,制作的茶砖深受俄国人和蒙古人喜欢,可是自从俄国人在汉口开始机器制茶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垄断地位,不得不跟俄国人激烈竞争,但俄国人在满清境内的税率,竟然比他们低一半以上,这导致他们不得不寻找更便捷的商路,他们早年就在福健有茶庄,从福健买茶制茶也是顺理成章,甚至还有在日本制茶,然后走海路到大连的。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绕不开东清铁路,正是他们跟俄国人竞争的关键时刻,如果打输了这一仗,也许他们就要永远推出经营了几百年的俄国市场了,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唐廷枢知道这种经营了百年的山西土财主实力极强,没人知道他们那幽深的大院里,到底埋了多少银子。

但铁路只能让国人认购,晋商显然不是大明国人,所以他只能借。

条件还是优惠运价,他是铁路公司的新任总理,又是铁路的大股东,说的话足够力道,但这些晋商不是国人,为了让他们相信,唐廷枢直接代表铁路公司跟他们签订合同,并且借款也是给他们利息的。

这些晋商拿到运价优惠合同后,痛痛快快的借给了唐廷枢三千多万两银子,真的有钱,其实大盛魁和大德玉的常家,都是年营业额两千万,资产上千万的巨头,更何况同样经营茶叶的,可不止他们两家,山陕会馆里大批这样的商人。

接着又拜访了几家在东北经营米粮生意的粮商,这些人的净资产不多,但也是铁路的大客户,且买卖稳定,如果他们有意愿,可以借款投资的话,那也是一大笔资金。

一圈跑下来,唐廷枢自己借的,加上说服故交好友投资的总资本已经有上亿两了,足可让他发起一场商战。

铁路公司第三次挂牌交易的时候,股价很快就从两百两涨到了三百两,四百两,最后以五百两收盘,再次引起了市面轰动。

当铁路公司第四次挂牌之后,户部终于不能再安如泰山了,户部尚书亲自接见唐廷枢,跟他商讨召开董事会,并将之后的上市操作交由董事会负责的事宜。

唐廷枢听说,此事已经惊动了皇帝,户部已经顶不住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