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交易(1 / 2)

明贼 五味酒 2911 字 17天前

君臣议事不欢而散,自天子病危,太子监国以后,刻意营造出来的和谐融洽气氛消失的一干二净。回想起暖阁中周皇后的眼神,李信已经离开东华门许久,仍旧感到不寒而栗,这个一向以温婉祥和示人的女人终于要露出他的牙齿了吗?

当日晚间,由天津卫登陆的三卫军前锋骑兵抵达北京近郊,在与鞑子的交火中击毙人马千人,但是,鞑子兵力不减反增,竟在一夜间又多了数万之众。

三卫军前锋并没有进城,而是迂回到了北京城西南方安营扎寨,显然是要截断鞑子向南的兵锋。由于北京城下鞑兵激增,李信判断清军已经将主要矛头指向了大明京师,于是往居庸关驰援的计划便被搁置。

很快,李信便见到了来自三卫军前锋军中的指挥使。这位指挥使曾是在大同府时的老卒,他对此人还颇有印象,当年的十六七岁娃娃,现在已经长成了魁梧壮汉。

“新军第十一师指挥使顾全有参见镇虏侯!”

三卫军自去年一共组建了十二个师,由于线膛燧发枪的使用,单兵武器的射击精度与射击范围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进,散兵战术开始在军中实行普及,相应的李信于编制组成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用了更适宜散兵战术的师旅团编制。

十二个新军师,每师八千人,共计九万六千人。同时战列步兵仍旧并存,经过裁汰存精之后,仍旧保留了约有十万人的规模。经过裁汰的大部分步兵则被编入地方保安军,担负地方的警戒与守备。而新旧两支军队则成为真正的野战部队。

顾全有亲率先锋骑兵先步兵主力一步抵达北京城下。

李信对指挥使顾全有勉励一番,问起驰援大军进展如何。

顾全有以新式军礼回应,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军用挎包中取出了蜡封书信。

“这是米监军的亲笔信。”

李信拍开了蜡封,从信封中抽出了三张写满密密麻麻蝇头小楷的信笺。米琰现在负责统管在朝鲜的一应军政事务,他在信中详详细细的汇报了自履新以后的各项事务,同时并请示,朝廷已经派了使者督促驻扎朝鲜的新军从后方进攻满清,是否按照朝廷的督促禁军。

两面夹击满清,原本就是李信出兵朝鲜之初的根本打算。朝鲜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向西可出兵东北,威胁满清腹地。向东可越过大海遏制倭国。只没想到,当初的布局这么快就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程度。

次日天明,新军第十一师,以及四个战列步兵团将近两万人陆续抵达北京,李信手中有了足够兵力开始筹谋反击。三卫军的兵力就人数而言,与北京城外对峙的清军不相上下,已经完全拥有歼灭清军的能力。

李信开始筹划一次规模宏大的围歼战。

这次鞑子入寇,三卫军朝鲜驻军派出了约三万余人,陆续还有从南京出发的三万余人。北上人数已经占到三卫军新军旧军总和的三分之一。

帅堂之内,巨幅的大明九边地图立在墙面上,京师东北的顺义、怀柔、密云都在清兵的掌握之中。山海关的关宁军自驰援先锋被全歼之后,便再没有派一兵一卒。可以说,北直隶的京师以北整个长城防线都已经形同虚设。建奴清兵可以由任意处破关而入。

若居庸关再破,鞑子便可蝗虫一般继续往大同府流窜劫掠。给北地边镇再次带来一场战火浩劫,经数年之功得到些许恢复的成果将毁于一旦。

三卫军的战斗力虽强,于固有目标的攻防战可谓是战无不胜,但若于野战中打算追击并歼灭,机动性极强的八旗兵,却有着不小的难度。

建奴南侵,主要目的在劫掠财货人口,欲将大批的人口和财货转运出去,长城一带合适的关口,绝不超过五个。一旦将这些关口掌握在手中,整个长城将像一只面口袋,把十数万建奴大军困在了长城以南。然后,三卫军便可集中全力对各部清军各个击破,清剿干净。

偏偏事与愿违,李信的计划刚在脑中成型,一个坏消息便被很快送回了京师。

“居庸关失守,沈王大军兵败!”

这则消息对三卫军绝大多数将佐而言,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没等他们使出借刀杀人之计,鞑子就先出手了,忧的是居庸关一破,镇虏侯希冀与长城防线,堵住鞑子北归之路的计划便要搁浅。

几位师、团指挥使忿忿然捏着拳头,“沈王好生无能,就这点实力,还打算出兵夺位,真是笑话!”

一帮人心中不管如何,口上却都没放过这位野心勃勃的藩王。

在一众三卫军将佐看来,击溃这几万清兵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将其击溃之后,如何给与合围全歼。毕竟三卫军一向奉行精兵政策,人马贵精不贵多,这样诚然会缩减军费开支,增加单兵作战能力,但在打围歼战时,便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