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心有触动(1 / 2)

田琦在报告中称新收的江淮之地,由于在宋室南渡后一直处于敌我交锋的前沿,得失频繁,边界也是屡次变动。且由于战争,百姓的税赋和徭役都十分沉重,生活困苦,以致百姓对于朝廷的归属感降低。此后蒙元南下江南失守,而两淮地区作为其人为划定的南北分治的界线,也实施了不同的政策进行管理。

如此一来,两淮地区也成为蒙古贵族的封地,来自北方的大批投下户南迁于此,他们在此屯田和开辟马场。而为了防范南人,又有大批蒙元汉军屯驻于淮南地区。从蒙元军队编制来说,其镇戍军属于地方军队系统,在‘内外相维’的原则下,蒙元统治者在全国各地派驻镇戍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兵屯守之制’。

基本格局是以蒙古军屯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汉军、探马赤军戍淮河之南以尽南海;而新附军间或其间。排列也基本是遵循民族等级的顺序。分布在河南和山东两省的两个蒙古军都万户府是用以北捍中书省之地,南御长江沿岸诸行省,构筑其中书省南部的军事防线的主力,在两淮地区分别派驻汉军、探马赤军及新附军。

由于北伐过程了,蒙元两个都万户府大部在江东被歼灭,宋军迅速进入两淮地区,导致居住在两淮地区的蒙古人、色目人及北人来不及北逃,留在了两淮地区。这些人过去就是蒙古贵族的投下户,汉军军户及掌管蒙军留守人员的奥鲁府。

所谓军户制,就是由国家强行指定一部分承担兵役义务,这部分居民的户籍与其他百姓分开,另行管理。元廷对军户户籍控制十分严格,除贫乏无丁者得以放罢为民和为朝廷服务的特殊技能者可以免除军籍外,其余民户一旦被签发为军户,即要永远出人服兵役。不得更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

蒙元的投下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草原兀鲁思封户、五户丝食邑户、投下私属户。在两淮地区的主要是五户丝食邑户和投下私属户,五户丝食邑户主要指窝阔台分封及蒙哥和忽必烈在汉地进行分封的户口。除由投下领主派遣达鲁花赤和通过官府转交五户丝外,他们主要是与朝廷设置的官府发生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对领主的依附性很弱。

投下私属户则指诸王投下的通过掳获、分封、招收、影占等手段占有的人户,他们被称作“怯怜口”,意为家中儿郎。他们是朝廷“大数目”以外的人户,属投下户籍。朝廷对这类人户虽然也要进行管理并规定,诸王公主驸马的投下私属诸色人户,无论附籍漏籍都必须是官司明文分拨隶属各位下户数。

但是诸王投下擅自招收各种漏籍、析居等人户作为私属户的现象严重,官方也无可奈何。他们主要承担投下领主的赋役义务,不纳系官差发,专为领主服役。投下有各自的怯怜总管府或提举司,管理投下私属户。分为投下工匠、投下打捕鹰房户、投下斡脱户、投下种田户、怯薛校尉诸名色。

由于蒙元朝廷的如此安排,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两淮地区当地的人口结构,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比之在江南汉人占据绝大多数的形势也要复杂的多。其中军户和奥鲁营所属家眷皆可视为预备兵,且他们的亲人在战争中或死或伤或俘,因此对于宋廷是充满仇恨的。

而蒙古贵族所属的投下私属户也并非都是受到压迫和盘剥的奴户,其中因赋役名色及其与领主的亲疏,各种投下专业私属户的待遇也表现出多样性,因而许多人对领主具有很强的依附性,而宋廷的占领使他们失去了诸多的特权,所以也对宋廷持敌视态度。

濠州地跨淮河两岸,与寿阳阻淮带山,为淮南之险,乃是军事重地。此地煤铁矿产丰富,又有多条河流经过,南部为山区,中部为倾降平缓的岗丘,北部为沿淮冲积平原,即可耕种,又能作为牧场。入元后升为府,不仅屯驻有军队,还成为蒙元贵族的封地,在此屯田牧马。

因此田琦认为正是濠州的特殊性,使得民情极为复杂,那些蒙元时期的受益者并不甘心,面上顺服,私下中却设法生事。从此来看,知州张颂所采取的措施并无不妥,通过对蒙古贵族及其依附者进行打击以稳定政权。但是他还是轻视了其在濠州的势力和影响力,对他们的暗中活动失察,又没有对初露端倪的动乱缺乏警惕性,导致谣言一起,形势顷刻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