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电瓶车骑士(1 / 2)

开奖 祈祷君 5449 字 2个月前

在第三波“反击”到来之前, 心潮新闻其实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主动权。

无论是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是各大新闻版块, 有关仇复“黑点”的新闻下面全面失守,几乎从第一页翻到第n页的热门评论都是“心潮新闻请道歉”这样的句式, 更有一些转发蹭热度的媒体纷纷撤贴、撤新闻, 因为有经验的媒体都能看得出仇复这一波波的“反击”特别专业, 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 不想惹上麻烦。

像这样的有钱人, 一旦等网上的黑点全部被“洗白”后, 通常下一步就是寄律师函了, 仇复有钱天荒地老的跟你耗着,他们却不想惹上这么个又有名望又有钱的公众人物。

而心潮新闻明知报道里有大半是不实的还死死撑着没删除那条新闻, 只是还存着侥幸心理, 认为有那张“半夜约会”的照片在, 至少能坐实仇复私生活不检点的黑点。

事实上, 这也是广大吃瓜群众、尤其是女群众最关心也最诟病的黑点,相对于强制捐款这样的“道德绑架”, 之前还在卖深情人设的仇复却脚踏二三四五条船更让人觉得恶心。

新闻里捕风捉影说他和不少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 可有石锤的照片只有那一张,也没有太多亲密的动作, 只是氛围看起来很暧昧而已。有不少聪明人从之前不停的反转里吸取教训, 开始思考这会不会也是一场精心编造的“误会”, 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仇复是被“陷害”的, 大部分人还是基于人性的弱点, 觉得仇复在暴富后犯了有钱人的通病。

这样的印象, 直到本市的晚间新闻里播放了一期有关“单身晚归女性人身安全”的专题节目后,终于也轰然倒塌。

“警界与民生”是本地公安部门和本地电视台、本地晚报联手制作的一档本地公安电视专栏节目,而这一期的节目列举了以往发生在多地的单身女性被尾随、骚扰以及被冲动型犯罪伤害的例子,并调取了近期一些才发生的监控事实来向广大女性示警,呼吁她们夜归时要注意安全。

其中,由于本市的大王堤路段是本地夜生活最繁忙的路段,所以被选取的监控录像最多,有女人喝醉了被人“捡尸”的,有女网友和网友见面结果差点被对方以暴力带走的,也有和同伴起了争执差点被伤害、被路过好心人救下的。

电视节目,本期受邀负责解说和指导的英俊男警官是颇有名气的“网红警官”,不少迷恋他颜值的网友在他的微博和公众号上看到今天有他主持的专题节目,又和女性安全有关,早早地就蹲在电视或手机前准备舔屏了。

然而随着节目的进展,很快就没有人再关心这个男警官的颜。

因为节目刚播出没多久,就有人眼尖的看出其中一段的“路过好心人”是仇富,并且纷纷呼朋引伴地散播开这一“发现”,赫然盖过了这位“网红警官”的风头。

苏红袖当时和猎头公司的人发生争执的地方是路口的咖啡馆,既然是夜晚繁忙路段,该路段的治安和交通摄像头自然不少,就连咖啡馆自己都在门口放了摄像头,以免路过的醉鬼半夜毁坏他们临街的玻璃窗和装饰物,所以这一段的视频在当夜专题的几个事例中,算是画面最清晰、内容最详尽的。

视频里,可以看出戴着头盔骑着电瓶车路过的男青年原本正沿着大王堤路段往前行驶,行驶到一半时似乎听到了什么,放慢了行车的速度,并在看到了什么之后停下了电瓶车,立刻摘下头盔、将电瓶车停在路边就,跑向了路口方向。

在摘下头盔的那一瞬间,也不知是偶然还是仇复摘头盔的惯性动作,他扬了一下脸,这一下被头顶上方的治安摄像头完整拍了个特写,虽然画面一晃而过,但只要有心人暂停下来放大,那些曾经历过好长一段时间劈天盖地的仇复表情包轰炸的人,都能立刻看出这人是那位幸运的锦鲤同志仇富。

治安监控的下方准确标明着当时的时间地点,显示时间是三月二十号晚上的九点二十分,然后镜头一转,便出现了咖啡店门口监控拍下的画面,右下角时间无缝连接,显示是三月二十号晚上九点二十一分。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咖啡店门口有一个女子正在被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士纠缠着,两人的脸上都打了马赛克,可但从打扮和身材上可以看得出该女子是位皮肤白皙、体态苗条的年轻女性,而另一位明显是白领人士的男子动作则非常粗鲁强硬,只是从画面上,都能看出该女子的无助和惊惧。

咖啡馆已经打烊,旁边偶有好奇的人路过也只是看一眼,并没有要出手相帮的意思,该女子左顾右盼却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只能剧烈的挣扎着。

好在两分钟后仇复就冲了过来,从背后抓住男子的手臂一下子反剪了过去,一瞬间就制服了该男子,救下了这位年轻女性。

虽然监控画面中看不出他们说了些什么,但明显可以看得出女子和这两个男人都认识,在沟通一番后仇复放开了那个男人,放他离开,之后就没有离开过该女子,陪着她又走回了之前有治安摄像头的路口。

因为两人一边聊天一边等出租车,画面枯燥又漫长,被后期剪辑者快进了十几倍,画面很快就播放到该女子上了出租车,仇复又骑着他的小电瓶车继续踏上了他回家的路程。

由于是专题节目,每个事例的时间都不长,这段视频经过剪辑后前后只有三分多钟,加上讲解也不过五分钟,却把最精彩的部分全部剪辑了进去,堪称教科书般的“英雄救美”。

在事件播放过程中,这位受邀担任嘉宾主持人的男警官还时不时地和女主持人解说着事件中的精彩部分。

“单身女性在遇到危险时,无论附近有没有人,一定要大声呼救,一方面这样可以吸引过往行人的注意,一方面也是对行凶者的一种震慑,譬如这位视频中的路过男子,明显就是被这位女士的声音所吸引,才放慢了电瓶车的速度来寻找声源的……”

“这位听到呼救去帮助别人的男士是位年轻男子,而且从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身材比较高大,所以他有实力和勇气去立刻施行救助。如果这时候路过的是老人、小孩或者同样弱势的女性群体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提前拨打110并保持在安全距离外大声呼斥、告诉对方你已经报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以免‘买一送一’。(笑)”

看到仇复反剪住对方的手并使对方半跪下,该警官露出了“欣赏”的表情,并指着仇复的画面一本正经地科普着

“看,这位年轻人非常聪明,他选择从后方靠近该男子并用最快的速度使对方失去行动力,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往在我们的案例中,有不少见义勇为的年轻人在正面纠缠的过程中身受重伤。有些犯罪嫌疑人身上会带有利器,没有人知道这种肢体上的冲突会不会突然就上升到了器械伤害,像这位先生的动作非常干净利落,对方的双手被控制住后,即使有利器也无法拿出来伤害别人了。”

一旁的女主持人也跟着连连点头,“是的,所以敢去帮助别人的往往都是有所倚仗的。李警官,从你的职业经验上来看,能看出这位救人的小伙子是不是学过一些防身技巧呢?”

“从他的动作上来看,应当有学习过类似这样的防身术。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一名年轻男性,身材要比对方高大,力气也大得多,能够瞬间制服对方。”

警官点了点头,又说“很多女性朋友们有误会,认为只要学习了防狼术这样的防身技巧就能制服正在施暴的男人,我在这里郑重地告诉大家,由于女性天生在力量和身高等方面的弱势,防身技巧只有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才有用,大部分情况下,防身术能起到的作用不大,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自己,远离危险。”

又是一阵讨论过后,画面进行到被帮助的女子让仇复放开了手中困着的人,李警官摸了摸下巴,分析道

“从这段协商的画面可以看出,该女子和这两个男人都认识,但关系应该都并不熟悉。因为这位女士在获救的第一时间并没有做出倚靠、躲藏或是哭诉之类的求助行为,说明她在获救的同时也保持着对后来者的戒备。这么做是对的,并不能因为你受到了帮助就立刻放松下来。”

“有统计显示,在以往女子受害的案例中,百分之七十都是熟人作案。女性在面对认识的男性时,通常会放松警惕,给对方以得手的机会。所以相对于陌生人,我们更要警惕‘熟人’,尤其是关系不那么熟悉的朋友、同事,以免发生遗憾。”

见仇复放开了那个男人,“大事化了”了,女主持人可惜地叹息了一声,显然觉得就这么轻易的放过这样的人太可惜了。

但李警官却认为既然暴力已经被制止,就没必要再让矛盾激化,因为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还容易造成防卫过当。

“在熟人作案的过程中,又有很多情况是‘冲动犯罪’,既在强烈的情绪波动下实施的爆发性、突发性的犯罪行为,很多犯罪最初的□□很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件事,甚至只是小小的口角,但因为女性力量上大多不如男性,受害者大多都是女性。”

该警官在提醒女性观众的同时,又肯定了仇复的做法,“这个小伙子的介入时机很正确,在矛盾有可能激化甚至引发成‘冲动犯罪’之前就立刻干预,可以有效的避免矛盾升级,因为一旦矛盾升级,后果往往相当严重。”

“不过如果只是小矛盾,也没必要因小失大,施加报复。”

画面已经进行到仇复救下了苏红袖并陪同她前往路口等车的画面,女主持人在一旁笑着感慨

“这位男青年非常细心,没有在实行救助后立刻离开,而是陪同该女子一起等车,看这个画面,应该一直在安慰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应该比肢体上收到的伤害更大。”

“是这样的。”

李警官点头,“恐惧和害怕是正常的,有些还会抵触旁人的接近,这些心理问题都要靠自己排解,自己排解不了的,最好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因为后面等车的画面一直没有变化,视频就挺单调,支持人和李警官一边议论着女性在心理上容易受到的创伤,一边继续对画面进行点评。

“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小伙子。即使他刚才赶跑了纠缠者,也无法确定该女子被救下后会不会继续受到尾随,以往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受害者好不容易摆脱了犯罪者,却在回家或离开的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尤其是在熟人犯罪的情况下,该犯罪者很有可能会等在受害者的家门口、或是回家的路上进行犯罪,最好的办法是在救下受害人的情况下陪同对方一起回家,并确定住处附近没有人蹲守、伺机准备犯罪。”

警官仔细看着画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小伙子有没有将这位女士送回家呢?”

很可惜,仇复并没有选择和苏红袖一起离开,而是将她送上了车。

女主持人“呵呵”地笑着圆场。

“毕竟两人也许不太熟,送对方回家也太过热心了点。”